在向WWF捐款之後,留意到現在的參觀導賞團有半價優惠,因此問了太太和姊姊有沒有興趣一起去。最後選擇了在2月28日去。
大約4時45分整個導賞團結束。我們再在花園裡閒逛和拍照。最後大約5時10分左右離開,都算是相當有意思的一天。
回程我們步行到附近的宏福邨巴士站坐74X去牛頭角,再轉港鐵回太古,這樣走反而不用一小時就回到家了。
在向WWF捐款之後,留意到現在的參觀導賞團有半價優惠,因此問了太太和姊姊有沒有興趣一起去。最後選擇了在2月28日去。
大約4時45分整個導賞團結束。我們再在花園裡閒逛和拍照。最後大約5時10分左右離開,都算是相當有意思的一天。
回程我們步行到附近的宏福邨巴士站坐74X去牛頭角,再轉港鐵回太古,這樣走反而不用一小時就回到家了。
在唸小學某年級時,每次體育堂都會踢足球。學年開始的時候,不記得為什麼,我們分成了兩隊,一隊是強隊,另外一隊是弱隊。強隊基本上就是我們班的代表隊,最強的11人。當時每次體育堂,強隊都會魚肉弱隊,樂此不疲。
當時我也是強隊成員,不過是掹車邊的人。在強隊中我的觸球機會也不多。每次搶到球都要盡快傳給較好波的隊友。而他們也少有傳球給我。
後來,我感到對這樣的體育堂球賽很厭倦。於是向體育老師申請轉去踢弱隊。我記得轉去弱隊不久,強隊的同學們又想我返去。但是我拒絕了。(我記得當時自己沒有出聲說不想返強隊,結果被體育老師責備。當時的自己是超級害羞。)
我加入弱隊之後,弱隊的成績當然沒有好轉,不過自已的觸球機會和發揮機會多了很多,弱隊的隊友們有球時,都會傳球給我。每次比賽完,雖然仍然慘敗,但是因為運動量高,我仍然感到很滿足。
不久之後,有另外一個強隊球員跟我說,他也打算由強隊轉過來。他來了之後,也踢得很開心。逐漸地就有更多球員由強隊轉過來,而當然每次有強隊球員過來弱隊,也有弱隊球員要轉去強隊,此消彼長之下,兩隊球隊的實力終於可以拉成均勢。終於有一次兩隊可以打成平手。
可能當年強隊的隊員們都是好勝的人,不喜歡輸掉球賽,但是其實所有運動員,都希望參加有競爭性的比賽,如果每次都是一面倒的勝利,實在沒有意思。
早前在屯門乘坐E33巴士前往東涌,行程頗順利,沒有堵車,但是也要花半小時。我當時在想,為何政府沒有責成港鐵同時興建鐵路接駁屯門和赤臘角呢?
眾所周知,赤臘角機場正在興建第三條跑道,政府和機管局投資上千億元,預期客運量可達約1億人次。如果真的有一年一億人使用赤臘角機場,即是每天有273,972人,每小時11,415人使用赤臘角機場。當然這樣的數量單是機場快線已經消化得來,但是其實有不少旅客可能是以大灣區為目的地,可能希望經福田口岸往大陸。
最有效疏導這些旅客的方式,自然是利用已決定興建的北環線將旅客送到落馬洲站。但是奈何屯馬線並不打算延長至赤臘角,由機場前往落馬洲的旅客只有坐巴士輾轉前往屯門再轉乘屯馬線和北環線。效率低而且不吸引。可能先由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海會更快。
電車公司當年曾經建議在東九龍採用地面電車。其實政府應該考慮在港珠澳大橋引入,因為它的速度比巴士高很多。現時坐巴士行走港珠澳大橋,因為速度低,要花上40分鐘。如果能夠採用地面電車,至少應該快10分鐘甚至更多。發展局最後以增加路面負荷難以引入為由拒絕,不過港珠澳大橋沒有這個問題,政府應該積極考慮。
事實上,既然特區政府已經否決了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何不重新考慮引入現代化有軌電車呢?它的路線也不打算進入最擠迫的觀塘開源道一帶,似乎不會加重該地段的道路負擔。而啟德一帶的交通需要也可以得到解決。總比現在決定以小巴和巴士等等舊模式來解決問題好。
農曆年去了兩次行山,分別去了馬鞍山梅子林和昂平,另外一次去了大棠千島湖。兩次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行山人士非常多,無品的也不少。
很多行山人士都會在郊野公園內脫去口罩,大聲地談天說地,好像一入了郊野公園病毒就不存在。這兩次行山,因為人實在太多,我都不敢脫下口罩,因為其他行山人士實在太恐怖了。
香港的行山人士,一旦決定了要前往某處行山,不理遇上任何問題都要去。在千島湖我們見到有個人明顯是已經跌傷了,他的朋友依然要攙扶他上觀景台,而不是送他下山去求助。
交通方面,最好是可以駕車直達,堵車也照去,去到沒有位置泊車就泊在路邊;有巴士去就坐巴士,如果上不到巴士就投訴巴士公司要求加班;另外電召的士或者call Uber!總之老子今天要去某處,就一定要去到為止!但是有車去的地方老子絕不走路!這態度令我覺得很多行山人士在行山時,重視的只是目的地,而不是行山的過程。最近九巴開始在萬宜水庫東壩試行單層巴士,明顯就是要應付這個要郊遊但是又不要走路的需求。但是我覺得是破壞多於建設。
新聞也報導在春節期間,山頂、昂坪和長洲都是人頭湧湧。為什麼?因為這是最懶惰的郊遊方式。登上交通工具就出發,由交通工具下來時就已經抵達目的地。這就是港式郊遊。此外,去到之後就不停找東西吃喝,吃飽喝夠又要找廁所。沒有東西吃又投訴,找不到廁所又投訴。這些人根本就是沒有文化。我真的寧願這些人不要去郊外,只去他家樓下的商場好了。
我在小時候去塔門玩(80年代),當時要在7時半前由彩虹邨坐92號巴士前往西貢巴士總站,再轉乘8時開出的94號巴士,以趕上8:30由黃石碼頭開出的街渡。錯過了這班街渡就要等到10:30。當年94號巴士一小時才一班。今天,一小時最少有3班車。今天郊區的遊客量是真的今非昔比。再加巴士線只會百上加斤。當時還因為水也要自己帶,所以水也喝得少,根本不用找廁所。
或者增加郊遊人士前往郊野公園是政府故意的做法,目的就是讓最大量的遊人進入郊野公園,對它做成永久性破壞,令它不再有存在保育價值之後,政府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更改土地用途,改變為地產發展項目。
星期一我一個人去了三門仔和馬屎洲。我在銅鑼灣興發街坐307巴士前往大埔中心總站,之後再轉坐74K巴士到三門仔。最近很多人去郊遊,我以為三門仔也會有不少行山友,不過原來卻很少人。
巴士經過教育大學,我從來沒有來過。之後經過三門仔路旁的比華利山別墅。這裡每一間都是獨立屋。然後就到了三門仔總站。下車之後見到對面是基督教五旬節聖潔會。巴士站旁邊的道路下去就是進入三門仔村。
經過了三門仔村有指示上山前往馬屎洲,我就跟隨道路登山。山上大部份都是山墳,而且後人拜祭之後留下很多垃圾,令人感覺很差。雖然沿路已經有很多告示請人帶走自己的垃圾,更表示「爭氣D啦!香港人!」但是看來效用不大。
跨越三門仔大約需要半小時。之後就去到連接三門仔和馬屎洲的連島沙洲。走過沙洲就是馬屎洲特別地區。馬屎洲就沒有什麼垃圾,不過馬屎洲自然教育徑是沿海而建,走起來沒有什麼挑戰之餘,景色也頗為單調。指示說要兩小時來回,我見當時已經差不多12:30,心想大約1時多就回程好了。
最後我在1時50分左右回到三門仔巴士總站。在巴士站附近有一間海鮮酒家,我走上去看看,見到不少客人都是在露天花園內用餐,而且花園有海景,看來相當愜意。14:00巴士來到,我就乘坐它前往大埔墟。在大埔街市三樓的熟食中心吃了一碗魚片頭河粉。
然後大約3時,我去了大埔墟港鐵站坐港鐵回去。到了大圍站,我轉乘了屯馬線一期前往鑽石山。因為未試過這樣走。經過了顯徑站很快便到了鑽石山站。而在鑽石山站轉車,原來比在九龍塘快很多,因為兩個月台的距離比較接近。而且由鑽石山前往油塘轉車過海也比較近,感覺上是快了不少。不過最後回到太古站時也已經是4時有多。